|
在成都这座浸润着茶香的城市,品茶早已超越单纯的味觉体验,成为一种生活美学的表达。近期探访了一家隐匿于宽窄巷子深处的私人茶室,让我对茶文化的当代演绎有了新的感悟。 推开木质格栅门,清雅的兰香与茶气扑面而来。茶室以原木色为主调,墙上悬挂着水墨茶画,角落的青瓷瓶中插着几枝枯荷,处处透着"空山新雨后"的禅意。茶席上铺着粗麻桌布,一套冰裂纹汝窑茶具静静陈列,主人用银壶煮水时的咕嘟声,与窗外的竹影婆娑构成奇妙的和声。 茶艺师是位身着棉麻布衣的姑娘,她先以成都品茶工作室喝茶连戏13O媺殿扣88O7铜浩1OO2全城各区到店外卖都有温水涤器,动作如行云流水。头道茶选了本地蒙顶山的明前甘露,茶叶在玻璃公道杯中舒展如雀舌,汤色嫩绿明亮。轻啜一口,先是鲜爽的清甜在舌尖绽开,随后喉头泛起持久的回甘,仿佛将整个春天含在了嘴里。茶艺师介绍,这泡茶采自海拔千米的有机茶园,每一片茶叶都带着晨露的清冽。 让我惊喜的是中段品鉴的老白茶。茶饼撬开时能闻到陈化后的枣香,沸水注入紫砂壶后,茶汤呈现琥珀般的温润色泽。入口丝滑如绸缎,药香与蜜韵在口腔中层层递进,饮罢额头沁出薄汗,积压多日的疲惫竟悄然消散。茶艺师说这茶已存放八年,每年雨季都要进行炭火复焙,才能养出这般醇厚底蕴。 茶室的特别之处在于"茶食共生"的理念。搭配茶汤的不是传统茶点,而是师傅现烤的桂花米糕和盐渍青梅。米糕的软糯中和了岩茶的锐利,青梅的酸冽又激发了红茶的甜润,味觉层次在交替中不断丰富。茶过五巡,暮色已染窗棂,茶艺师点燃沉香,袅袅烟雾中,我们竟在茶香氤氲里坐了三个时辰。 离店时回望,红灯笼在暮色中摇曳,手中的茶礼包装印着苏轼的"从来佳茗似佳人"。这场品茶体验,不仅是味蕾的修行,更是一场心灵的涤荡。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,能有这样一方天地让人慢下来,在注水出汤间感受时光流淌,或许正是茶文化给予现代人珍贵的馈赠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