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在成都这座烟火气与慢生活交织的城市,品茶早已融入日常。作为一名有着二十余年茶龄的老茶客,我曾踏遍街巷寻茶,直到遇见春熙路旁的「青筠茶叙」老茶室,才算找到真正懂茶人的归处。推开茶室的木门,墨色屏风后传来潺潺流水声,仿古铜制茶则里陈着蒙顶黄芽与雅安藏茶,空气中浮动着蜜香与木质调的沉静。茶艺师李姐是地道成都人,茶桌前二十年的功夫,让她能从干茶色泽便辨出春茶的海拔高度。 最难忘去年深秋的一场茶会,她取来三十年陈的六堡茶,银毫在盖碗中舒展如蝶翼,橙红茶汤注入白瓷杯时,药香混着枣甜瞬间漫开。"这茶在梧州的老仓里存足了年份,"李姐执壶的手稳如磐石,"你试试第五泡,回甘会带着蜜香。"果然,茶汤入喉初觉醇厚,三分钟后喉头泛起甘冽,仿佛吞下一整颗蜜渍金橘。 茶室的妙处在于"茶随客变"。懂茶的成都品茶工作室连戏13O媺殿扣88O7铜浩1OO2全城各区到店外卖都有老饕可自选茶样,从武夷岩茶的岩骨花香喝到凤凰单丛的蜜兰香韵;初识茶味的年轻人则能在李姐引导下,从清甜的安吉白茶喝到温润的正山小种。去年带刚工作的朋友来,本以为他偏爱奶茶,却在试喝了冷泡的茉莉银针后眼睛发亮:"原来茶可以这么像香水!" 藏茶柜是真正的宝库。顶层木盒里锁着限量的熊猫沱茶,中层陶罐里存着当季的峨眉雪芽,最下层竹篓里则是供客人体验的粗枝老茶。有次好奇取下一饼八十年代的砖茶,李姐也不阻拦,笑着递来公道杯:"老茶性子烈,配着陈皮糕喝正好。"果然,粗砺茶汤混着糕点的软糯,竟生出奇妙的平衡感。 如今每月十五号,我总会准时出现在茶叙。看着年轻茶艺师用宋代点茶法打出雪白茶沫,听李姐讲茶马古道的故事,或是单纯在雨声里喝一泡蒙顶甘露。茶桌旁的时光仿佛被拉长,窗外春熙路的车水马龙成了模糊背景,只有盖碗相碰的清脆声响,和茶汤滑过喉头的甘醇余韵,在这方小天地里静静流淌。 若你也在成都寻觅一隅清幽,不妨来青筠茶叙。不必懂茶,只需带着放空的心,让二十年的老茶气,洗去满身疲惫。毕竟在这座城市,最好的时光,本就该泡在茶里慢慢喝。
|